公辦小學生源穩定,入學流程簡單,但需要提前3~6年購買對口學區房和辦理戶口。
浦東新區公立小學NO.1
明珠小學
主要榮譽:
明珠教育集團領軍校、全國《現代小學數學》教學實驗先進學校、全國嘗試教學理論研究會的實驗基地、市文明單位、優秀家長學校、浦東新區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合格校、區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、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等。
名校簡介
明珠小學建校于1993年,目前分為A、B、C三個校區,是人人向往的浦東公立第一校。“綜合提高、多元發展、具有個性特長”是明珠的辦學目標;“多元智慧”是學校的教育特色。AB校區之間只隔了一條馬路,都屬于濰坊街道,一般人們說起明珠小學學區房,都是沖著A/B校區去的。
明珠極其重視語數外三門基礎課程的教學創新,是公立中里極少數可以超綱教學的學校。從建校起就全面開設了32分鐘的小課,并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需要,實行彈性安排,嘗試“2+25+5”(2分鐘積累知識,25分鐘基礎認知,5分鐘思維能力訓練發展)的教學時間分配方法。
學校還先后推出了多項的大膽的教學政策,如在全國率先取消期中、期末考試,把期末考試改為綜合練習,且對部分學生實行免試(以實踐活動替代)、多試的靈活的考核方式;率先取消以“分數評估”為標準的單一考核形式,探索出展現學生學習過程與內容的綜合評估體系等。
明珠小學教學進度快,課程難度高。在普通公辦的教材基礎上,有很大的拓展和加深。數學加餐浙教版的《數學》以及張天嘯的《學數學,長智慧》;英語用牛津英語教材+3L+擴展閱讀。學校鼓勵學生在外補課,參加競賽。此外,還開設了一系列獨具魅力的課程,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。學生普遍學習自覺,平均能力要比其他公立學校強出很多。
師資:
目前三個校區共有教師145人,平均年齡為35歲左右。其中本科生124人,約占85.5%;專科生20人,約占13.8%;研究生課程結業24人,占16.6%。市級名師后備3人,區級學科帶頭人3人,區級學科骨干37人,署骨干教師10人,校級骨干16人,國家級學會表彰的全國優秀教師15人。
升學:民辦搖號政策實行前,明珠擇校率高達80-90%,連續幾年蟬聯上海第一,是上中四子:張江、上寶、華育、上中東的第一生源供應校,每年錄取人數都在80以上。其中,進入華育的最近5、6年以來基本都是在30-50個,也就是華育有1-1.5個班由明珠學生組成,此外,還占上外120生源的10%-15%,占上實生源的2/5。
同區競爭對手:上海實驗學校小學部、福山外國語小學、六師附小......
黃浦區公立小學NO.1
蓬萊路第二小學
主要榮譽:
全國雛鷹大隊、全國三八紅旗集體,全國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、上海市首批素質教育實驗校、上海市文明單位、上海市藝術特色學校,上海市小學整體改革實驗學校、中央教科所全國實驗學校的科學研究基地、上海市創造學會實驗基地、華文教師培訓基地等。
名校簡介
蓬萊路第二小學地處上海老城廂蓬萊路225號,創辦于清光緒三十二年(1906年),1959年被定為上海市二十所重點小學之一,1984年定為市實驗性小學,是一所具有百年光輝歷史的老牌名校。
學校多年來一直努力爭創一流的教學質量,一度非常崇尚愉悅教育,并且十分重視德智體全面打基礎,遵循教育規律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辦學,有很多有特色的組織和活動,蓬萊小鎮、書香花園和家長大講堂都是二小的特色項目。現在開始學業方面也逐漸抓得緊了。其中語文、數學教育最具特色,但英文相對較弱。
一百多年來,蓬二為社會培養了無數杰出人才——三破世界紀錄的跳高運動員朱建華、2008北京奧運會跳水冠軍火亮、"金話筒"獎獲得者袁鳴、作為全國少先隊代表首次進入南極的吳泓、動畫片《邋遢大王》的小主唱曹蕾等都是從蓬二畢業的。
師資:
學校在編在崗教師近90名,其中中學高級7名,市級名師培養對象3名,區學科帶頭人2名,區骨干教師4名。中級以上教師的比例只有44%,這個在區內是倒數的,不過學生和家長對學校以及老師的認可度都很高。師生比1:13.7。
升學:
曾是黃浦區擇校情況最好的小學。120+進入立達(10+理科班20+在英語強化班),其余在平行班,和上外黃外一起組成立達主要的生源供應地;此外,15+去黃浦明珠(去明珠的主要是平行班);
同區競爭對手:上外-黃浦外國語小學、盧灣二中心小學、盧灣實驗小學......
楊浦區公立小學NO.1
第二師范附屬小學
主要榮譽:
楊浦小學教育集團領軍校、全國電化教育先進單位、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項目校、全國百所數字校園、國際理解教育項目實施試點學校、上海市“二期”課改基地校、上海市第三批郊區學校托管項目委托學校、上海市小班化教育實驗校、華師大慕課中心聯盟校、上海市學生基礎素養評估項目校、上海市行為規范示范校、上海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、楊浦區ipad云課堂實驗校、楊浦區創智課堂實驗校等。
名校簡介
大名鼎鼎的二師附小創辦于1958年,后改名為楊浦小學,分為東部和西部兩個校區,東部校區在河間路,西部校區在大連西路。2006年成立楊浦小學集團后,東西部再次分為民辦的陽浦小學和公立的二師附小。
軟硬件俱佳的二師附小是毫無爭議的楊浦區公立第一,更是楊浦乃至上海市小學教育的一個標桿品牌。凡是了解它的人,都評價它是:一所具有科學的教育理念,優秀的教師群體,先進的教學設施,優美的校園環境,一流的辦學質量的素質教育實驗學校。
二師附小采用公辦中少有的“輕負擔、小班化”的教學模式,課外教學和課外活動豐富多彩,各年級的平均作業量均不超過1個半小時。與此同時,二師特色班的升學率卻完全不輸楊浦頭牌民辦陽浦小學、上外雙語和民辦打一。
師資:
學校現有61名教師,100%具有本科以上學歷,其中研究生學歷有3人,中學高級教師7人,市“兩名”培養對象4人,市學科中心組成員3人,區教育系統拔尖人才1人,區學科帶頭人2人,區骨干教師6人,校骨干教師7人,區中心組成員8人,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3人。老師素質普遍比較高,學校校風非常良好。師生比例1:12.7。
升學:
往年擇校率比較高,超過50%。其中全校有15+進入蘭生復旦;每個班10個左右去存志,完全不輸上外雙語、打一等民辦。但尖子大多出在特色班,特色班需要考試才能進,家長需要多想想辦法。
同區競爭對手:打虎山一路小學、控江二村小學......
虹口區公立小學NO.1
第四中心小學
主要榮譽:
虹口四中心教育集團領軍校、全國建功立業崗、全國“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”、國家教育部影子校長培養工程基地、上海市教育科研工作先進集體、上海市雛鷹大隊、上海市三八紅旗集體等。
名校簡介
虹口第四中心小學建于1988年,現由東體校區和赤峰校區兩部分組成。學校依靠現代化的硬件設施、勇爭第一的辦學精神和高素質的師資團隊,一步一個腳印,一年一個“小目標”,從建校初期以趕超三中心為追求,到如今的走出虹口,欲與閘北實驗、明珠等全市名校試比高,實力得到了區內家長的普遍認可,穩坐公辦頭把交椅。
學校重視素質教育,總體輕度雞血。奧數是的教學優勢項目,長期堅持免費在各年級開設思維訓練課,特設“珠心算”興趣班,課余時間由虹口區商高專修學校開設“奧數班”。定期組織“數學大王”、“希望杯”等比賽。學校教學管理嚴格,家校互動頻繁,到了五年級大家都很拼,班級的學習氛圍濃厚。對于好學上進的孩子來說,四中心擁有非常理想的學習環境。
師資:
現有教師職工121人,其中專職教師117人,中高級職稱教師81人,占比69.2%,本科以上人數占比88%。師生比約1:12。
為了支持民辦四中心的發展,學校近幾年調配了部分優質的師資。但由于在班級數上做了減招處理,所以目前公辦+民辦總的規模和原來只有公辦的時候實質上差不多,因此雖有影響但也是有限的影響。
升學:
四中心對口初中是虹口實驗學校(目前上升速度很快,初中部中考成績不錯),是虹口公辦中唯一一組小學初中都不錯的搭配。但擇校的人數還是非常多,最后真正進虹實驗的不到一半。擇校的尖子生有去上外120、新華初、蘭生的,其次是虹口的另外幾個私立初中。
同區競爭對手:虹口三中心小學、廣靈路小學......
靜安區公立小學NO.1
第一師范附屬小學
主要榮譽:
一師附小教育集團領軍校、全國三八紅旗集體、全國首批科研示范校、上海市兩個文明建設紅旗集體(十個之一)、市文明單位(十一次)、素質教育實驗校、德育先進校、綠色學校、中小學行為規范標兵校、科技教育特色校、藝術教育特色校、教育科研先進校等多項榮譽稱號。
名校簡介
一師附小由近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創辦于1945 年,是市教委的親兒子,全上海最受重視的公立小學之一,被稱為“名校中的名校”。學校從上世紀80年代起首創"愉快教育",喊出“真正的素質教育不怕考試”的口號,并從情感教育入手,實施德、智、體、美并重的整體性人格教育,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、成長,實現了不靠題海也能在區學科質量檢測中名列第一的奇跡,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贊譽。
一師附小的文科教育非常出色,語文老師非常注重閱讀素養,學生每天都必須完成一定的閱讀量。學校里教職工子女較多的幾個班,會配備較好的師資,被認為是好班,教學進度會比平行班快一些。此外,學校還有部分特色班,系統學習舞蹈、圍棋等興趣課程。
師資:
學校現有特級教師2名,中高級教師3名,2名教師評為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和全國優秀教師,1名教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并獲得"五一"勞動獎章,1名教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范,1名教師評為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。
升學:
學校對口中學是市西中學和七一中學,也有學生會選擇華育、世外、西南位育、上外、蘭生等學校。
同區競爭對手:靜教院附校、閘北實驗小學......
徐匯區公立小學NO.1
匯師小學
主要榮譽:
“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”、“全國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”、“上海市心理輔導示范校”、“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實驗學校”,“上海市行為規范示范校”、“上海市體育衛生先進單位”。
名校簡介
匯師小學創始于1870年,是我國最早接受西方科學文化的學校之一,也是上海市開埠以來校史最長的學校之一。“嚴謹治校、各科并重、中西交融”是匯師小學傳承百年的優良傳統。畢業生大多在德智體方面表現突出,且頗具國際視野,普遍受到華育、世外等區內外名初的親睞。
學校現有文定和徐虹兩個校區,約30個教學班,近1500名學生。雖說近幾年,外界一直認為徐匯四大公辦一直是并駕齊驅的局面,但在本區人眼中,匯師始終是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!
師資:
現有107名教職員工,其中專職教師101人,包括區學科帶頭人1人,局學科帶頭人3名,局中青年骨干教師7名,高級教師13名,一級教師57名,中高級職稱教師占在崗教師數的69.31%(中高級職稱比超過盛大、逸夫、福山正達等一梯隊民辦),教師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為100%,師生比1:15。
升學:
1.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會選擇搖號對口進入徐匯中學或市四中學
2.民辦搖號政策實行前,平均一個班有3-4人能進華育或世外,還有星河灣、包玉剛、康德之類的體制外學校。匯師比起其它學校有一定小升初優勢,但跟徐匯四大民辦比還是有差距的(這跟對口公辦好,再加上民辦搖號了,家長擇校意愿不強也有關系。)
同區競爭對手:建襄小學、高安路一小、向陽小學......
閔行區公立小學NO.1
閔行區實驗小學
主要榮譽:
閔行區實驗小學教育聯盟領軍校、連續九屆(18年)被命名為上海市文明單位、全國"新基礎教育"基地校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EPD項目全國實驗學校、上海市素質教育實驗校、上海市課程教材改革基地校、上海市小學日常行為規范示范校,上海市小學語、數、活動課教學研究會實驗基地等。
名校簡介
閔行區實驗學校創建于1905年,是區內又一所歷史悠久的老牌名校。學校前身是“蒙正學堂”,以“啟蒙養正·明理成人”為核心辦學理念。近十多年來,隨著閔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大量導入,學校辦學質量不斷提升,辦學規模不斷拓展,現已開辦莘松、春城、景城和畹町四個校區,其中春城、莘松是老牌名校;景城小而美;畹町是后起之秀,全校重點發展之地。
閔行實小的奧數成績尤為突出,各類競賽均列全市前茅。老師和家長對學業成績普遍有高追求,學習壓力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步提升。小升初時成績差的還會被老師單獨“開小灶”。
規模:
1.莘松規模較小,硬件配套設施一般,學生的活動空間比較局促,但交通生活便利度最好;
2.春城硬件配套一流,占地面積是莘松的兩倍多,擁有多個專用教室,校園網覆蓋到每一個教學活動場所,還配備了標準化足球場,但目前周邊的交通不太方便;
3.景城周邊環境最好,班級和人數較少;
4.畹町是實小大力發展的新校區,一些老牌優質師資調往了新校區,同時又招聘了一部分新教師,硬件設施也在升級(如新的綜合教學大樓)。并依托STEM+課程,準備打造學校科技特色。
師資:
學校有專職教師達442人多人,中級以上職稱占比42.5%(這個比例在區內小學里并不占優,可能是新老師較多的緣故)。閔行實驗本著“不辦分校辦校區”的辦學思路,從老校區派了相當大比例的管理人員和骨干進入新校區,因此每個新校區師資總體水平很快就會趕上老校區。
升學:
搖號前,大部分會沖擊民辦,上寶、華育、文來等都有不錯的人數。另外,校區之間也會有競爭,莘松最老也最好,其次是春城、景城,畹町剛開始不久,成果待檢驗。
不擇校的按照戶籍對口入學。
同區競爭對手:七寶明強小學(東校)、平南小學......
普陀區公立小學NO.1
華師大附屬小學
主要榮譽:
市文明單位、市行為規范示范校、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、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、市安全文明校園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聯席學校、上海教師專業發展示范校暨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學校等。
名校簡介
華師大附小建校于1952年,受區教育局和華師大雙重領導,可謂是含著金鑰匙誕生的公辦名校。學校擁有令人艷羨的資源照顧和政策扶持,升學基本在華師大的體系內完成。
曾先后承接多項國家、市級課題,比如關于“未來教室”的試點建設,華師大附小就是首批試點的三個小學之一,其研究成果在上海乃至全國的基礎教育領域都發揮著示范性作用,是上海最重要的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學校之一。
遺傳了華師大的基因,附小的文科也十分強勢,不僅校長本身是語文學科帶頭人,語文科師資配備也在全市首屈一指。但相應的數學和英語課程會就相對弱勢一些,課時也比較少。除三門主科外,包含了各類藝體項目的校本課程和管樂隊也是學校的特色,例如校管樂隊在全市競演中就屢獲大獎。
總的來說,在升學之路異常艱辛的普陀,華師大附小的教職工子弟們卻享受著難得的愉快教育。學校整體學風端正,學習氛圍濃厚,課后作業少。但如果小升初想沖一下除了進華以外的好民辦,則需要家長在數學、外語兩科多下功夫。
師資:
2個校區現有專職
教師共85人,其中中高級職稱人數50人,本科及以上學歷80人,占比94.1%。師生比為1:16。教學方面,華師大師范專業積累的先進經驗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華師附小,華師附小也能直接學習借鑒母體大學的一切先進經驗或科研成果。
升學:
1.擇校的一般以區內的民辦進華為目標,錄取非常多,當然也有跨區去其他華二分校的;
2.考入本區內梅隴等一梯隊公辦的特色班;
3.對口的華師大四附中以前是菜中,現在發展勢頭不錯已經算區內二梯隊的初中了。小升初約有30-40%去四附中;
華師附小畢業的孩子,小升初成績不是最好的,但后續潛力非常強勁,比如目前已培養了兩位兩院院士,學校被稱為“牛娃的搖籃”。
同區競爭對手:江寧學校、武寧路小學.....
長寧區公立小學NO.1
江蘇路第五小學(總校)
主要榮譽:
江五教育集團領軍校、學校連續九屆十八年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。現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EPD教育項目研究成員校、上海市科研先進集體、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校長培訓實驗基地、長寧區數學實驗基地等。
名校簡介
江蘇路第五小學是一所享譽滬上的歷史名校。由美國教會創建于1922年,前身是中西女中的附屬小學,素以“小中西”名聞海外。學校以中西文化的和諧為追求,是一所具有優良校風、優美環境和優質教學的素質教育實驗校。
江五小學主打數學特色,學校十分重視理科,經常開展“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”等活動,和國內外優秀的數學教師進行深入交流和學習,總校學生的整體實力尤其強勁,在區內可以排在首位。但學校不太注重競賽成績,奧數的市級尖子生并不多,和外區的民辦奧數牛校相比還有差距。
作為愉快教育的示范窗口,江五嚴格執行市教委的課程安排,每周8節語文+1節閱讀,3節數學+1節數學活動,2節英語+1節英語活動,學校在課程安排上基本不加課,使學生有豐富的課余時間參加社會實踐。除了每周的活動課以外,還會組織學生參觀上海所有的博物館。江五小學還是上海市作業最少的幾所學校之一,教學重質不重量。但隨著升學焦慮的全市蔓延,江五的家長為了孩子更好的畢業出路,課內不雞,課外雞的現象也比較普遍。
師資:
三個校區共有教職工163人,其中專職教師144人;包括區優秀學科帶頭人4人,區學科帶頭人9人;上海市名師名校工程培養對象2人。總校和分校在課程、教材和考卷上都沒區別,老師也會打亂了互換,但分校總體師資目前還不能和總校相提并論。
升學:
受到長寧區小升初大環境的影響,江五往年的升學也主要由電腦派位完成,對口的學校是延安中學、華政附中和市三女初。
同區競爭對手:愚園路第一小學、長寧實驗小學、天山第一小學.....
寶山區公立小學NO.1
寶山實驗小學
主要榮譽:
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、全國創造教育實驗基地、全國校本研修實驗基地、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、上海市文明單位、上海市素質教育實驗校、上海市首批教師專業化發展示范校、上海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、上海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、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等。
名校簡介
寶山實驗小學前身是寶山小學,創辦于1903年,創辦人是清末著名教育家、中國義務教育奠基者袁希濤。百年滄桑,其間人文薈萃、人才輩出,校訓“誠、敬、勤、樸”言簡意賅,道出實小畢業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。國畫大師朱屺瞻在此畢業、兒童文學作家陳伯吹曾在此任教。
和大部分熱門公辦相比,寶山實小整體氛圍不是很雞血,作業也相對較少(但測驗比較多,牛娃需要課外加餐)。學校非常注重素質教育,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,近幾年為了響應寶山區教育局 “人人學會游泳”的號召,還在行知游泳館開設了游泳課程。
學校的科技、體育、藝術興趣小組經常參加市區級的競賽和活動,獲獎無數。尤其藝術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抓手,每周四下午學校會組織開展各種學生社團活動,如合唱、舞蹈、竹笛、民族打擊樂、朗誦、校園劇以及兒童畫、書法、國畫、手工制作、動漫畫等。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,選擇活動項目。是寶山少有的升學成績+素質教育兩手抓的優質學校。
師資:
現有教職工132人,其中上海市特級教師1人,小學高級教師11人,小學一級教師77人。學校有區學科帶頭人6名,區學科教學能手1名,校級骨干教師13名。教師中,大學本科學歷占80%,在讀碩士研究生2名。
近幾年寶山實驗對外輸出了大量優秀教師資源,原本優勢學科的教師梯隊有斷層,所以師資這塊還需加強。
升學:
寶山區小升初成績第一名:
1.搖號前,每年有幾十個(60+)孩子能跨區讀市級較好的中學,如蘭生、張江、上外、雙語、新華初等等。孩子小學畢業時,選擇面比較寬,自由度比較大。
2.可以入寶山實驗中學的三個特色班,一個精英班,二個提高班(每年預錄取成績排在全市前十,四校+八大+分校20+)
同區競爭對手:紅星小學、廣育小學......
上海落戶咨詢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最先進的人才落戶服務,包含了輔導、疏導、引導、指導等落戶環節以及理清、理順、理解、辦理的落戶服務過程。我們以專業、貼心、省心的全方位為您落戶上海規劃服務。 |